江苏省旅游协会会员服务系统欢迎您 今天: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发展全域旅游 各地怎么看?怎么干 ?

发表日期:2016-05-30     浏览量:2437

来源: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 

    5月26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暨创建工作培训班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举办。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业应怎样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各地政府负责人对此展开了热议。

    规划先行 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域旅游

    从杭新景高速桐庐入城口下来,一座现代摩登的现代化山水新城展现眼前,林立的高楼、繁华的商区令人惊叹;沿着绿树掩映的县城迎春南路一路前行,跨过风景秀丽的富春江水利风景区,则是雅卓古朴的江北老城,这里有古巷、弄堂、老街……一座显山露水、底蕴深厚的“全域旅游县城”已然绽放英姿。

    “发展全域旅游,环境是重要依托和基础。围绕全景化打造,我县以城乡环境为主攻点,让美丽城乡成风景。”浙江省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介绍说,桐庐县坚持规划引领,立足桐庐全域,按照“县城(中等城市)—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先后编制完成了5大层次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湖南省平江县县长黄伟雄介绍说,平江县按照“一心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即以平江县城为核心,以汨罗江为旅游带,以“三山一寨”(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石牛寨)为重点,策划跨省、省级、市级、县内四类精品旅游线路,使全县旅游开发实现从 “点”、“线”到“面”、“体”的飞跃。

    “我们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河北省涞水县县长周峰说,涞水县聘请中建规划院、北京优山美地等一流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涞水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野三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14个专项规划。按照“一轴、两翼、三镇、七组团”的空间布局,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力推进生态景区、智慧景区、精品景区、文化景区、多元景区建设,谋划建设主题公园,打造“京津第二居所”,全国一流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形成“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旅游新模式。

    转变机制 由部门抓旅游变为党政统筹

    当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及完善的服务设施成为旅游亮点元素时,“全域旅游”的提出,既是理念的革新,更是思路的蜕变。

    “如果把理念比作‘种子’,那么,再好的‘种子’,也要有创新的制度保障,满足其发芽的需求,方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毛溪浩说,桐庐县正是围绕全方位保障,从建立“三个体系”着手,让全域旅游“茁壮成长”。

    一是建立领导体系。桐庐县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旅游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构建起县乡两级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体系。成立县旅游委员会,新设全域旅游发展、旅游行业服务、旅游形象推广“三中心”,进一步增强部门职能。

    二是桐庐县不断健全生态考评制度,取消了合村、新合两个重点山区乡镇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全域旅游考核比重。此外,为了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桐庐县又建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考评机制,定期研究推进创建工作。

    三是建立执法体系。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成立;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旅游数据中心建立;桐庐县重点景区和重大平台设立警务室,加大动态巡查……全方位保障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维护旅游秩序稳定,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决策。

    三亚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介绍说,三亚启动了市民游客中心,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12301旅游服务热线并线运行,设立三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商旅游局、交通旅游局等35个涉旅部门,形成旅游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形成“四位一体”旅游监管和处置长效机制,旅游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涉旅违法行为被有效遏止。“三亚旅游巡回法庭受理旅游诉讼案件由2013年159件、到2014年130件,再到2015年仅9件,实现‘断崖式下降’,三亚旅游监管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陕西省韩城市市长褚锦锋表示,韩城市按照旅游“1+3”模式,在陕西省率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旅游警察分局、法庭和市场监管分局,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

    尝试“旅游+” 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大胆尝试‘旅游+’。”武汉市黄陂区区长吴祖云说,黄陂区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物流、影视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如利用周大福珠宝加工基地和北车修造基地发展工业旅游,利用“台创园”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利用奥特莱斯和汉口北市场群发展商业旅游,打造“木兰康谷”发展康养旅游,增强了旅游业的辐射能力和发展后劲。

   “涞水县全县交通、林业、水利、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都围绕旅游转,实施‘旅游+’。”周峰说,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不仅能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兼顾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根据《拒马河国际水岸旅游风景线》规划设计,打造拒马河“一渡一景观、一渡一业态”;在交通建设和管理方面,聘请国内顶级专业团队,对景区内道路、国省干道规划建设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和慢行交通功能的生态廊道,一段一景,一路一景,亮化桥梁,打造夜景灯光秀,为游客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在农业发展方面,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对拒马河沿线近万亩土地全部流转,规划种植风景树、观赏花卉,打造万亩花海;在旅游扶贫方面,以景区景点为依托,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为途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带动精准稳定脱贫的引擎产业。

    全民参与 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平江县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老区脱贫攻坚的总抓手,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绿富双赢的新路子。”黄伟雄说,2015年,全县共接待旅客9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10%的平江人吃上了“旅游饭”,其中2.7万名精准扶贫对象实现脱贫。“原来最为贫困的石牛寨镇老百姓,依托石牛寨景区发展,61%的农户添置了小汽车,98%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凤凰山生态旅游景区开发高山云雾茶2000亩、四季花海4000亩,两年带动山区库区的40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县长蒋春华说,农民是发展阳朔县旅游的主力军,也是旅游业的直接受益者。对于农民来说,发展旅游业就是促进增收。为此,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使他们由从事第一产业的传统农民变为从事第三产业的旅游从业者。“阳朔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如在从事遇龙河漂流服务的3300人当中,当地农民就达到95%;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的600多人当中,当地农民就有300多人。目前,全县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人员达10多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5万人。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7元,名列广西前列。”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表示,希望各地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趋势,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旅游对外开放、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为新常态下全国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出新模式和好经验。

    李金早指出,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推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旅游业是无边界的产业,包容性强,融合度高,最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发展全域旅游,最关键的是要推进旅游治理理念、治理机制转变,推动由部门抓旅游向党政统筹抓旅游转变,实现共治共荣、共荣共赢、共建共享。”